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推進職業健康保護行
□ 本報記者 趙晨熙
咳嗽、發熱、胸痛、呼吸困難……提起塵肺病,很多人都為之色變。作為我國目前危害最嚴重和最常見的一種職業病,塵肺病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職業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黨中央一直高度重視職業病防治相關工作,早在2001年就出臺了職業病防治法,有力推動了我國職業病防治制度化、法治化。2019年開始實施的健康中國行動也明確提出,要推進職業健康保護行動。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健康保護行動 提升勞動者職業健康素養水平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過強化用人單位主體責任落實、開展多樣法律科普宣傳等規定,對進一步推進職業健康保護行動提出具體要求。
部分行業勞動者職業健康素養較低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我國職業健康工作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職業中毒、塵肺病、噪聲聾等傳統職業病防控壓力巨大;另一方面,由于不良作業方式、工作緊張等原因導致的新型職業病危害問題也日益突出。
在這種背景下,我國的勞動者職業健康素養情況并不十分樂觀。
2022年國家衛健委在全國首次開展重點人群職業健康素養監測,范圍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監測對象為第二產業18個行業與第三產業5個行業的16歲至59歲勞動者,最終監測結果顯示,2022年全國重點人群職業健康素養水平為52.6%。這一數字代表著參與本次調查問卷綜合得分在80分及以上的勞動者占被全部調查對象的比例。
記者從國家衛健委了解到,此次監測所選擇的第二產業中的18個行業均為近幾年監測發現的職業病危害較為嚴重的行業,比如煤礦開采制造業、化學產品制造業等。第三產業中選擇的5個行業是《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職業健康保護行動中特別提出的重點行業,比如外賣快遞業、中小學教師等。選擇對象均為一線勞動者,代表性較強。
國家衛健委職業健康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實施以來,各地采取多種方式推進職業健康保護行動,取得明顯成效。但通過監測不難看出,部分地區、行業的勞動者職業健康素養水平仍然較低,缺乏職業健康知識和防護技能,距離《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重點行業勞動者對本崗位主要危害及防護知識知曉率≥90%”以及《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2021—2025年)》中“重點人群職業健康知識知曉率≥85%”的規劃指標仍有較大差距,職業健康培訓和科普宣傳等工作亟待進一步加強。
在這種背景下,國家衛健委與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通知》,進一步加強職業健康培訓和科普宣傳等工作,推動勞動者職業健康素養相關目標如期實現。
推動用人單位落實職業病防治責任
在很多職工不幸患上職業病的案例中,都存在用人單位忽視甚至無視職工權益的情況。
對此,《通知》著力推動用人單位落實主體責任。一方面,要求各地加強用人單位職業健康培訓,督促用人單位切實落實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及時公布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結果,并向勞動者書面告知職業健康檢查結果,依法依規開展職業健康培訓,提高勞動者對職業病危害的重視程度和防護意識。另一方面,鼓勵用人單位開展職業病防治自查。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數據,我國中小微型企業占比高達99%,占從業人員總數的79.4%。由于中小微型企業“關停并轉”比較頻繁,人員流動性大,使得職業健康管理基礎比較薄弱,企業職業健康主體責任落實難。
“在‘十四五’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中,我們把中小微型企業職業健康幫扶作為一項重點任務,力求破解中小微型企業職業健康主體責任落實難問題。”在國家衛健委近期召開的介紹“深入開展職業健康保護行動推進健康企業建設”情況的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職業健康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王建冬介紹,國家衛健委要求各地區建立中小微型企業職業健康幫扶機制,在礦山、建材、冶金、化工、建筑等重點行業領域,以防治粉塵、化學毒物、噪聲和輻射危害等為重點,開展中小微型職業健康幫扶行動。
幫扶行動主要是通過有關部門和職業病防治有關機構,幫助中小微型企業建立職業健康管理制度,開展企業負責人、管理人員、勞動者培訓,幫助他們開展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職業健康監護,加強現場的職業健康管理等,幫助中小微型企業規范管理,落實責任,提升職業健康管理水平。
同時,國家衛健委在組織開展職業病及危害因素主動監測中,也注重向中小微型企業幫扶傾斜,以中小微型企業為重點共監測企業31.4萬家,免費體檢52萬余人。
當前,不少地區根據本地區中小微型企業分布特點、職業病危害特點等,建立了多項幫扶機制,比如重慶市的職業健康管家服務、山東省的“一企一策”等幫扶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
王建冬透露,國家衛健委將在總結地方經驗基礎上,抓緊研究制定中小微型企業職業健康幫扶制度,完善相關法規和規章,從制度上推動中小微型企業提高職業病防治水平,保障勞動者健康權益。
全方位開展職業健康法治科普宣傳
加強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普及職業病防治知識,增強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職業病防治法治意識是職業病防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預防職業病的重要手段。
職業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以來,先后經過四次修正,為深入宣傳貫徹職業病防治法,推動用人單位落實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保障廣大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自2002年起,我國將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定為全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
2023年全國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活動主題為“改善工作環境和條件,保護勞動者身心健康”。國家衛健委、民政部等部門圍繞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標準和政策指導各地進行了宣貫闡釋,宣傳“國家加強職業健康保護”的有關法律規定和各地依法治理職業病危害、開展職業病診療康復、維護保障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的實踐經驗,增強了全社會的職業健康法治意識。
《通知》對職業健康法治科普宣傳提出了多項要求。明確各地要加強部門間協作,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活動,普及職業健康知識,營造關心關愛勞動者健康的社會氛圍。同時,深入推進職業健康知識“五進”活動,以職業病防治院(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專業機構為科普主陣地,推進職業健康知識“進機構、進企業、進學校、進鄉村、進社區”。
《通知》特別明確了監管執法與科普宣傳相融合的制度。按照“誰執法、誰普法”的原則,要求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主管部門和衛生監督機構在開展監督執法工作中,要同步向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宣傳職業健康有關法律法規知識,并對重點行業用人單位每半年至少組織開展一次以職業病危害事故案件或案例分析為重點的宣講活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