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學家闡明水稻雜種不育分子機理
本報北京7月26日電 (記者蔣建科)北京時間7月26日23時,國際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領銜、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南京農業大學的科研團隊合作完成的重大成果——“闡明水稻雜種不育分子機理,破解水稻生殖隔離之謎”。該成果為利用亞種間雜種優勢培育高產品種提供了理論和技術支撐,使我國有望育成超級雜交稻,可以比現有雜交水稻增產15%以上。
作物雜種優勢利用是大幅提高糧食產量的重要途徑。水稻分秈稻和粳稻兩個亞種,如果秈稻和粳稻能育成超級雜交稻,據預測,可以比現有雜交水稻增產15%以上,因此如何利用亞種間的超強優勢一直受到關注。然而,秈稻和粳稻之間存在嚴重的生殖隔離,其雜交種常表現出雜種不育現象,是阻礙雜種優勢利用的最大障礙之一。
此次研究發現了一個控制水稻秈稻和粳稻雜種花粉不育的主效基因,并闡明了其控制花粉育性的分子機理,為打破水稻秈粳生殖隔離,克服雜種不育,利用秈粳雜種優勢來培育超高產品種提供了重要基因資源和理論基礎,實現了該領域的重大突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