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看開局丨內蒙古:跑出新能源發展“加速度”
央廣網北京2月16日消息(記者金建軍 劉會民)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基地,內蒙古自治區今年著力推動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和多場景應用,推進新能源裝備全產業鏈發展,新能源裝機將超過9000萬千瓦,跑出新能源發展的“加速度”。
“頭頂有風光,腳下有煤炭,手中有電網”,內蒙古新能源優勢得天獨厚,發展新能源潛力巨大。其中,風能資源占全國一半以上,太陽能資源占比超過五分之一。內蒙古各地加快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在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三峽集團正在建設200萬千瓦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通過就地開發利用新能源,滿足烏蘭察布市南部地區大工業負荷供電需要。目前,項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運,新能源裝機規模50萬千瓦,86個儲能電池倉能儲存28萬千瓦時的電量,相當于12000多輛新能源汽車的儲電量。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專業師鐘聲遠:其中最為代表的就是我們的飛輪儲能項目,也是我們申報了國家能源局的首臺套的項目。未來也是有希望將它們從實驗室技術推向大規模應用。
如何讓新能源成為新的增長引擎?內蒙古加快新能源項目布局,集中力量建設高起點、高標準、規模化、現代化的百萬和千萬千瓦級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這段時間,總投資108億元的華能上都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已經有三十臺風機完成并網,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為京津唐地區輸送清潔電力65億千瓦時,能夠滿足京津冀地區超27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
上都發電公司風電項目管理處黨支部書記劉廷興:基地將作為北京主要電源點,為首都能源電力安全穩定供應持續保駕護航,用內蒙古的綠電點亮了北京的燈。
站在新能源發展的歷史性“風口”,內蒙古統籌推進新能源開發建設和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努力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
今年1月份,內蒙古新能源新增并網裝機規模達215萬千瓦,遠超歷史同期水平,為全區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拼出了“開門紅”。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副局長陳錚:做大做強呼包鄂通四大風光氫儲全產業鏈裝備制造基地,努力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為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提供有力支撐。
內蒙古還將重點圍繞風電、光伏、氫能和儲能裝備4條產業鏈建設,接斷點、補短板、強弱項,進一步提升風電、光伏裝備的整建制配套能力。通過集中推進、重點突破,使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煤炭及煤基產業、金屬采冶及新材料制造這4大支柱產業產值向萬億級邁進。
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龔明珠:我們要扎實抓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切實推動重大項目謀劃建設,扎實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