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探日”零的突破

    發布時間:2022-08-31 09:4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成果正式發布——

      “探日”零的突破

      光明日報記者 陳海波 袁于飛

      8月30日,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成果正式發布。這些探日成果,以太陽科學探測和新型衛星技術為主,創下5個國際首次。

      “實現了我國空間太陽探測成果零的突破,標志著我國正式步入自主‘探日’時代。”高分專項工程總設計師兼副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主任趙堅如此形容。

      五個國際首次

      “羲和號”的學名,叫作太陽Hα(氫阿爾法)光譜探測與雙超平臺科學技術試驗衛星,于2021年10月14日發射升空,運行于平均高度為517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主要科學載荷為太陽Hα成像光譜儀。

      近一年來,國家航天局組織航天科技集團、南京大學等工程任務團隊,開展衛星平臺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穩定度技術試驗300余次,太陽光譜成像1000余次,圓滿完成了“羲和號”在軌測試和試驗工作。這些努力,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5項為國際首次。

      作為我國首位太陽專屬“攝影師”,“羲和號”在太陽科學探測方面成功實現兩個“國際首次”:國際首次空間太陽Hα波段光譜掃描成像,國際首次在軌獲取太陽Hα譜線、SiΙ(硅一)譜線和FeΙ(鐵一)譜線的精細結構。

      “根據這些譜線的精細結構,可反演出高精度的全日面色球和光球多普勒速度場,發生在太陽大氣中的活動可被詳細記錄到,進而研究太陽活動的物理過程。”趙堅說。

      除了太陽科學探測,“羲和號”在新型衛星技術試驗方面取得3個“國際首次”成果:實現國際首次主從協同非接觸“雙超”(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穩定度)衛星平臺技術在軌性能驗證及工程應用;實現國際首臺太陽空間Hα成像光譜儀在軌應用;實現國際首臺原子鑒頻太陽測速導航儀在軌驗證。

      “羲和號”衛星系統總指揮陳建新解釋,在太空中,衛星載荷一次微小的振動,都會使得成像效果失之毫厘、謬之千里。“雙超”衛星平臺打破傳統衛星平臺微振動“難測、難控”的技術瓶頸,采用磁浮控制技術,將平臺與載荷的物理接觸徹底隔絕,確保載荷成像不受平臺擾動的影響,讓其拍照“更穩、更準”,將我國衛星平臺的姿態控制水平提升了1至2個數量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未來,“雙超”平臺技術將在高分辨率遙感、太陽立體探測、系外行星發現等新一代航天任務中得到推廣應用,推動我國空間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給太陽做深度“CT”掃描

      在五個國際首次中,Hα波段光譜掃描成像特別值得關注。

      對太陽物理研究而言,太陽Hα譜線十分重要。它是光子與氫原子相互作用后電子能級躍遷產生的譜線之一,是太陽爆發時響應最強的色球譜線,能夠直接反映爆發的源區特征。對這條譜線開展探測,可以大大提高我們對太陽爆發物理機制的認識。

      太陽大氣從里向外,可分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與以往太陽探測衛星主要通過紫外和X射線對太陽高層大氣日冕層進行觀測不同,“羲和號”衛星配備的太陽空間Hα成像光譜儀,專門觀測太陽低層大氣光球和色球,從而全面了解太陽活動的演化過程和物理機制。

      “‘羲和號’衛星在軌開展的相關試驗,是國際上第一次在太空進行Hα譜線研究。”趙堅說,此前,人類只能在地球上探測太陽Hα譜線,但由于受大氣干擾,探測數據不連續、不穩定。

      據“羲和號”衛星首席科學家丁明德介紹,“羲和號”可以在46秒內掃描全日面,獲得約1600萬個點的光譜信息,這是以往太陽觀測從未實現的。通過一次掃描可獲得376個波長位置的太陽圖像,不同波長對應了光球和色球不同的大氣層次,相當于給太陽低層大氣做了一次深度“CT”掃描。

      通過深度“CT”掃描,獲得精細的色球和光球二維光譜數據,可以更加準確地獲得太陽爆發時大氣溫度、速度等物理量的變化,進而建立太陽爆發從光球到日冕的能量積累、釋放、傳輸的完整物理模型。這對研究太陽爆發的動力學過程及物理機制提供關鍵依據,對太陽低層大氣和太陽爆發的觀測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羲和號”每天都在按照既定任務計劃開展科學觀測,已經觀測到了近百個太陽爆發活動,相關研究工作正在開展。

       全球進入太陽研究新的高峰期

      為什么要探日?

      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對地球的影響無所不在。

      “太陽爆發產生大量帶電高能粒子,對地球電磁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其中尤以太陽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對地球電磁環境影響最為顯著。”趙堅解釋,強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等太陽活動干擾通信和導航、威脅航天員的健康,甚至毀壞航天器,對太陽活動的觀測和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更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此外,通過對太陽的探測,人類可以深入了解天體磁場的起源和演化、高能粒子的加速和傳播等重要物理過程,對天體物理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人類對太陽的觀測和研究已有400多年歷史,但對太陽的科學認識仍然很不夠。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全世界已發射了70多顆太陽觀測衛星,聚焦太陽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等的觀測和研究。

      “太陽活動周期約11年,2021年至2022年是人類有記錄以來第25個太陽活動周期的開始,全世界又進入太陽研究新的高峰期。探測和研究太陽活動,提出應對措施,可以降低或規避對地球的不利影響。”趙堅說。

       “羲和號”科學數據向全球開放共享

      “羲和號”的成功發射和在軌應用,讓我們的科學家可以“站高望遠”,也更加自主。

      趙堅告訴記者,國際太陽探測發展變化很快,我國在太陽觀測領域發表論文數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使用的數據均來自國外衛星數據。

      “‘羲和號’打破了我們在此領域的被動局面。”趙堅說。

      自主的同時,我們還要開放——“羲和號”的科學數據向全球開放共享。

      目前,國家航天局牽頭成立了衛星數據科學委員會,制定了數據政策,供國內外科學家研究、使用、共享衛星探測數據。“力爭產生更多的原創性科學成果,為人類科學事業作出中國貢獻。”趙堅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日韩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乱子伦免费|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综合91在线精品| 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天线2019|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永久∴| 久9这里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人妖 |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欧洲精品在线观看| 大香视频伊人精品75|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精品| 久热爱精品视频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看蜜桃| 国产92成人精品视频免费|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91亚洲精品麻豆|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亚洲第一精品电影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精品 | 四色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1000夫妇激情啪发布|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小说| 亚洲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免费无码精品黄AV电影| 好叼操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伦理一二三区伦理|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精品一级在线播放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