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汾陽③ | 用民生“溫度”標注幸福“刻度”
幸福是什么?每個人的答案不盡相同。是鼓起的腰包,是健康的身體,是縈繞的書香,是明媚的風光,是無限的生機……
悠悠萬事,民生為重。
“讓群眾生活更有質感,是政府的頭等大事。我們將堅持從小切口入手,把群眾的‘問題清單’作為政府的‘履職清單’,努力為民生‘加碼’、為幸福‘加速’、為生活‘加溫’。”汾陽市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這片厚重的土地上,幸福留下深深的痕跡。
夯實民生之本 用心用情提供就業服務
“以前打工不是靠朋友介紹,就是靠自己在馬路邊‘搶’活兒,現在有了零工市場,找的活兒不僅靠譜,收入也比以前穩定多了。”一元復始,萬象更新。1月4日,在汾陽市零工市場,再一次來找活干的王玉偉頗有感觸。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就業穩則民心安。零工市場是擴大就業渠道、完善就業服務的重要一環。
2023年10月,汾陽市零工市場正式掛牌運營,3個多月來,提供零工崗位170余個,服務零工280余人次,達成上崗意向120余人次。
“零工市場設置了標準化的功能分區,包括求職登記、就業援助、培訓登記等服務窗口,我們的特色是打造集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零工市場三個區域為一體的就業綜合服務市場,從而帶動零工、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勞動者就業創業。”汾陽市創業就業服務中心主任高建軍介紹。
冬日的汾陽,天寒地凍,零工市場卻暖意融融,前來找活兒的人們打開了話匣子,熱絡地聊了起來。
“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工作,汾陽市人社局把關牽線有保障,企業提供的崗位多專業廣,找工作既方便又可靠。”
“你們知道么,零工市場每周還組織兩次線上直播帶崗活動,不用來回跑,在網上就能找工作。”
“累了能歇腳、冷了能取暖、還免費提供租賃工具,這事兒辦得好,暖到了心坎上。”
在高標準建設零工市場的同時,更關鍵的是開展高質量的就業服務。汾陽市不斷豐富服務體系,在全市14個鎮(街道)建立就業服務站,在每個村設立就業服務聯絡員,形成了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打通就業幫扶“最后一公里”。
一直以來,汾陽始終把解決人民群眾就業問題擺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提升就業質量,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
看投入——超1300萬元,這是汾陽市2023年直接或間接支持就業創業的各類資金總和。
看增長——城鎮新增就業8338人,2023年,汾陽市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203%,在呂梁市名列前茅。
“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戰略,繼續保障重點群體就業,著力穩崗擴崗,落實好各項就業政策,常態化開展各類招聘活動,推動就業形勢持續好轉。”高建軍堅定地說。
提升就醫體驗 讓群眾健康更有保障
看病就醫順不順心、能不能很方便找到專家、檢查檢驗等候時間是否過長……這些小事反映著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連日來,在山西省汾陽醫院門診掛號處,前來就診的患者有序排隊掛號,不插隊不擁擠,門診患者不分年齡、病種等,一律免除門診掛號費。
自今年1月1日呂梁市實行“0元掛號”惠民政策起,汾陽市各大醫療機構全面實行、積極貫徹落實,完善各類便民措施,優化各項服務流程,患者就醫時無須像以前一樣在多個窗口往返排隊,最大限度縮短了患者的等待時間。
“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汾陽市衛體局黨組書記、局長任淑宏認為,“要不斷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盼,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健康事業事關民生福祉,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是護佑人民健康的堅實盾牌。
2023年,汾陽市加快推進醫療衛生領域重點項目建設,投資9.4億元啟動市人民醫院建設項目,并在全市二級醫院增設重癥醫學科;投資2600余萬元,增設各類醫療設備,提升醫療衛生應急服務能力。
聚焦“一老”,汾陽市高質量完成醫養結合服務能力提升項目,優化老年人就醫流程,提供老年友善服務,真正解決了老年人就醫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讓老人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聚焦“一小”,該市投資2000余萬元建設了1所承擔示范性和指導功能的公辦綜合托育機構,包括嬰幼兒班級生活用房、服務管理用房、多功能活動用房等,配套室外活動場地、購置托育設施設備等,已于2023年11月15日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此外,去年汾陽市衛生健康系統還承擔了“5件民生實事”中的2件,分別是投資800余萬元,在全市325個點位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儀,供民眾急救使用,并針對6500名救護人員實施專項培訓;投資600余萬元為全市在冊的73049名6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健康包”,截至2023年底已全部落實到位。
“病有所醫”惠民生,“醫有所惠”為人民。每一個小小的改變,都會讓公眾切實感受到衛生健康服務的溫度。汾陽定將以實干實績奠定堅實健康基礎,在全面推進健康汾陽建設的過程中奮勇前行。
堅持立德樹人 文化建設彰顯教育精神
投資1億余元用于學校維修改造提等升級,汾陽市中小學、幼兒園面貌煥然一新;減輕學生作業負擔,“課后服務”提質增效,“立德樹人,五育融合”的核心教育理念在汾陽教育戰線上遍地生花……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教育,一頭是國家發展的支撐、民族振興的基石,一頭是千家萬戶的幸福,無數孩子的未來。
近年來,汾陽市緊緊圍繞呂梁市委市政府關于汾陽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總體部署,科學制定了“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精心籌劃,穩步推進,一年多時間新開辦公立學校(幼兒園)十所,各項工作成效顯著。
“學校教育從來就不限于知識傳授,培養健全的人格、強健的精神,讓人有‘才’、有‘格’也是現代教育的內在要求。”在汾陽市教育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栗振斌的理解中,教育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也是一個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的過程。
固其根本,浚其泉源。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成為汾陽教育發展的引擎。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等各領域。
汾陽市教育科技局精心策劃、多措并舉,推進課前課后有機融合,堅持開展一系列底蘊深厚、形式豐富、涵育人心的傳統文化學習活動。
全市城區各小學制定了學校國學經典誦讀教材;汾陽80多名體育教師赴山東學習傳統體育項目武術;端午佳節,在學校舉辦著漢服、包粽子、制香囊活動;春節前夕在校開展“我家春聯我來寫”活動……“今后,汾陽將繼續在校園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繼續推進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不斷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區域優秀文化與校園文化深度融合,培養學生做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弘揚者。”栗振斌說。
用心滋養高質量教育的“滿園春色”,來日必將收獲教育事業的“百花齊放”。2023年汾陽市中考成績在呂梁排名有新的突破;高考二本以上總達線率53.42%,比2022年提高3.37個百分點,總體保持一路提升態勢。
過去一年,汾陽人民在一件件民生實事中感受著發展的溫度。新的一年,多謀民生福利,多解民生之憂,汾陽市將在推動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中取得更大成效,把滿滿的獲得感、穩穩的幸福感送進千家萬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