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戶外工作后引發熱痙攣 立秋后“秋老虎”發威需謹防中暑
雖然立秋已過,但余熱并未退去,秋老虎”發威,不可小覷。近期,一名男子在戶外工作后突發不適,送到武漢市中心醫院楊春湖院區后被診斷為熱痙攣,經及時治療最后轉危為安。
40歲的鄭先生(化姓)是一名戶外工作者,一周前的下午5點多,他在結束戶外工作后不久突然感到身體乏力,隨后四肢肌肉出現痙攣,進而出現全身疼痛。隨后,鄭先生被送到武漢市中心醫院楊春湖院區急診科。
經過完善檢查,鄭先生被診斷為熱痙攣,為中暑的一種,并出現了急性腎功能不全。急診科醫護人迅速進行對癥處理,同時聯系了腎病內科醫生前來會診。經綜合評判,鄭先生隨后轉入腎病內科住院治療。經補液、抑酸、護胃、護腎等對癥治療,鄭先生轉危為安,之前疼痛、乏力等癥狀得到了明顯改善,目前正逐漸好轉。
武漢市中心醫院腎病內科主任陳文莉介紹,根據臨床表現,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重癥中暑。其中重癥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熱痙攣是由于高溫環境下出汗過多,大量水和鈉鹽丟失而引起。患者往往是由于待在濕熱的戶外時間過久,而突然出現臉色發青,感到頭痛、惡心、頭暈并發生肌肉痙攣。發生熱痙攣后若不及時處理,病情一旦進一步發展,有可能導致患者意識消失,甚至死亡。
專家提醒,現在雖然早已過了立秋,但是“秋老虎”的威力尚在,市民仍需做好防暑措施,在戶外工作、游玩或鍛煉的人群更應注意防范高溫的侵襲。戶外工作者應注意避免長時間高溫下作業,適當調整工作時間,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必要時提前準備鹽水和冰塊。如果發生中暑癥狀時,應及時到通風、涼快的地方休息,及時補充水分。如果休息一段時間后,中暑癥狀仍未緩解,應及時就醫。(文/圖 馬遙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