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鹽城亭湖:承包權不動 經營權連片

    發布時間:2023-09-06 11:1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題:承包權不動 經營權連片(一線調研)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小田變大田”試點經驗調研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探索在農民自愿前提下,結合農田建設、土地整治逐步解決細碎化問題。7月,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穩妥開展解決承包地細碎化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各地采取“承包權不動,經營權連片”方式,因地制宜探索解決承包地細碎化的路徑辦法。

      江蘇省鹽城市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2019年起,“小田變大田”的試點在這里分批開展,并于2021年入選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典型案例。

      小田變大田,聽著易,做來難。如何保護農戶權益?如何提高耕種效益?近日,記者走進鹽城市亭湖區多處社區、村落,一探改革背后的故事。

      ——編 者

      40多年前,一紙分田到戶的“秘密契約”,拉開了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由此催生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上升為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使我國農業發展越過長期短缺狀態,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

      40多年后,新的問題逐漸浮現。農民承包的小田、碎田,如何開展規模化種植,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需要?

      2019年起,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探索開展“小田變大田”改革試點:在不改變農戶承包權基礎上,以農民充分自愿為前提,通過流轉土地經營權置換田塊,將分散零碎的耕地集中到一起,實現一戶一田或多戶一田。

      試點至今,亭湖區6.6萬余戶農戶的36.22萬畝承包地,由19.75萬塊合并成4.08萬塊,新增高產田4.2萬畝以上,土地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加快發展。

      自發的嘗試——

      村民與親戚、鄰居調換小田

      眼下正是農忙時。亭湖區黃尖鎮黃尖社區,良田連疇接隴,沃野一望無垠。72歲的農民黃永成在家門口的2畝多承包地里給菊花噴施葉面肥。

      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提起當年的分田到戶,黃永成仍掩不住激動。“那是1981年9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消息從當時的黃尖大隊第三生產隊傳來,黃永成興奮得難以入睡。土地分配到每家每戶,意味著“大鍋飯”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但土地有“遠近”“高低”之分,也有“肥瘦”之別。怎么分田才合適?在黃尖,分田采用抓鬮的方式進行。“大家都拍手贊成,沒有比這個更公平了!”按照好、中、差不同地塊等級,根據家庭人數,黃永成參與了6輪抓鬮,分得8塊共8.51畝土地,最遠的離家一里,最小的只有幾分,最低洼的能在里面撐船。

      當時,黃永成并沒有覺得自家土地“優劣搭配”有什么不好——反正都是人拉著牛耕地。

      “吃飽飯”后還要“吃好飯”。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不少年紀輕、頭腦活的農民選擇進城務工。黃永成的兒子、1974年出生的黃延軍,初中畢業后到城里做油漆工,農忙時再回家幫忙;1981年出生的侄子黃海濤,多年后也選擇到城里做農貿生意。

      農活人手少,農機來幫忙。黃永成回憶,一開始,為小田量身定做的小型農機具,讓種地效率提升不少。但隨著馬力更足、效率更高的大型農機登場,大伙兒反倒發起愁——有的田還沒有拖拉機寬,開都開不進去。

      一小部分農戶私下里商量,將面積、地力差不多的耕地進行調換合并。黃永成就先后與妹妹、鄰居調換過3次,將8塊地變為5塊。這樣的嘗試反映了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過于細碎的小塊土地,已不太適應現代化農業生產。

      這樣自發的嘗試無法徹底解決問題。以黃永成為例,隨著年紀增長,干農活漸漸力不從心,想流轉部分土地給種糧大戶,卻一直流轉不出去。

      “這些地偏的偏、碎的碎,還有的奇形怪狀,不適合大規模機械化耕作。即便每年流轉費只要三五百元,也沒有吸引力。”黃海濤說。

      改革的啟動——

      以尊重農民意愿為第一原則

      改革的時機在2019年到來。

      當年,亭湖區以入選江蘇省第三輪農村改革試驗區為契機,開展承包權不動、經營權連片的“小田變大田”改革試點。經過摸底,區里把農戶改革意愿較強的黃尖鎮作為首批試點鎮。

      尊重農民意愿是改革的第一原則。黃尖社區黨委書記楊萬余先是召開村民大會宣傳動員,又挨家挨戶征求意見。

      為保證田塊合并后,農戶承包土地權益不受損、經營面積不減少,楊萬余在走訪中一筆筆記錄下“承包土地面積”“承包土地坐落地塊數”“已流轉面積”等詳細信息,以及“是否同意改革”“是否同意將承包地流轉”“對改革的意見和建議”等具體問題。

      江蘇省自2015年開始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也給農戶吃下一顆定心丸。黃永成手里的“紅本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用圖文并茂的方法,將他家5塊共8.51畝承包地的地塊名稱、地塊編碼、實測面積、四至范圍等,標注得清楚明白。黃永成知道:“不管怎樣換,我承包的地一點也不會少。”

      走訪中,黃尖社區407戶自種戶,近八成提出流轉需求。黃永成向楊萬余說出內心想法:“把田調換到一起是好事,我贊成。但我對地有感情,想流轉6畝、自種2.51畝。”

      社區綜合考慮大家的意愿,規劃出相對集中的兩個區域:自種區和流轉區。但卻遇到新的問題,有農戶表示:“自種區太遠,不愿去。”

      改革怎樣推進?楊萬余帶著班子成員,再一次挨家挨戶走訪,最終結合農戶意愿,將“先劃區、再選地”的設想調整為“先選地、再劃區”——自種戶可根據土地確權面積,在靠家、靠路、靠水源的地方,優先選擇整塊土地,社區再將這些選定地塊劃為“自種區”。

      接下來,黃尖社區與愿意流轉的農戶分別簽訂委托協議。經過匯總,共新增1334畝流轉土地。楊萬余將信息發布到江蘇省農村產權交易信息服務平臺公開招標,并根據新增地塊的分布情況,設置了19個標段。

      黃海濤參與了競標,中了2個標段。2008年,黃海濤回到家鄉,不滿足于家里的5畝多地,他一點點把鄉親們撂荒的土地流轉過來,種上小麥和玉米,成立了家庭農場。中標后,黃海濤的經營規模從135畝擴大到326畝。

      黃海濤的好友陳從文也是中標者之一。他流轉的239畝地中,50多畝地用來種菊花,還創辦了菊花種植家庭農場,助力“黃尖菊花”成功申報農產品地理標志。

      已流轉土地的農戶想自種,有沒有“后悔藥”可吃?

      在外務工的村民老徐找到楊萬余,說自己年紀大了,想回村種地,但土地已經流轉。經過研究,社區在村集體土地里,根據老徐家土地確權的面積,臨時劃出一塊給他過渡,待流轉合同到期,再由大戶置換出來。這段時間,流轉金不兌付,相當于未曾流轉。

      改革的效果——

      良田成片,三方共贏

      隨著改革的推進,黃尖社區成為亭湖區的“明星社區”,不少村子組織村民前來參觀學習。2021年起開始進行“小田變大田”試點的鹽東鎮曙陽村就是其中一個。

      曙陽村西頭的一片麥田邊,48歲的自種戶陳洪廣正忙著做農活。這6.4畝農田就在家門口,是由原先一東一西一南3個細碎田塊置換而來的。陳洪廣說,拿到地時,村里已經打通農路、修好橋涵閘站,原先坑洼不平的“補丁田”搖身一變成為規整劃一的高標準農田。

      曙陽村黨總支書記蔡紹景介紹,在黃尖,小農戶的地由社區統一拓寬田間道路、疏浚水利;種糧大戶則自行將流轉來的土地平整、開溝,形成大條田。村里同步推進“小田變大田”與高標準農田建設,“不管是誰家的地,不管是‘高低’還是‘肥瘦’,村里統一先建設、再置換。”

      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曙陽村全村近5600畝農田全部建設成為高標準農田,不僅夯實了糧食安全根基,也有效保障和實現了農戶承包經營權益。

      “‘小田變大田’的出發點是解決承包土地細碎化問題,幫助面廣量大的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鹽城市亭湖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馬梅說,改革至今,亭湖區土地流轉率顯著提高,全區新增家庭農場121個,農業現代化耕種、規模化經營進一步發展。

      “嗡嗡嗡——嗡嗡嗡——”9月初,在一眼望不到邊的田野里,兩臺無人機正為生長中的水稻噴施農藥。不遠處,黃海邊吹過來的風掀起陣陣熱浪。一旁的黃海濤笑得爽朗:“300多畝規整大田,半天就能噴完!”

      耕地質量高了,每畝地的流轉費用也從三五百元漲到千元左右。劃得來嗎?

      “不僅能覆蓋成本,每年還能多賺近10萬元。”黃海濤在田間地頭算了一筆賬。

      先算成本賬。過去,流轉的地東一塊西一塊,請農機手來田間作業,得花上好幾天;常常農機好不容易開進去,剛發動就要轉彎,耗油又費事。現在農機開起來暢快又方便。在除草、施肥、打藥等方面,也用植保機取代了人工,服務費下降九成。一年下來,每畝總成本降低了340元。

      再算增收賬。大田便于統一耕種,田間管理更規范,糧食“量”“質”雙提升。在之前春小麥畝產900多斤、秋玉米畝產1200多斤的基礎上,每畝小麥增產200斤、增收250元,玉米增產100斤、增收200元。除去成本,每年畝均增收約300元。

      “我也不虧。”黃永成在一旁接過話頭。他自種的2.51畝地,自給自足,收支平衡;另有6畝流轉,每年到手6000元租金,兒子也不用回來幫忙。

      如今的黃尖社區,村民們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村集體也是改革的受益者。”楊萬余說,“小田變大田”后,村集體收入每年新增約23萬元。

      這筆錢,主要來自土地合并整理后的溢出面積。復墾地塊間多余的田埂和溝塘拆除后,黃尖社區將“長”出來的146畝地,通過招標流轉給大戶種植,每年每畝租金1000元。再加上100畝“邊角料”土地整合成了大田,租金上漲,收入可觀。

      村集體增收,農民受益。黃尖社區將這筆錢用于基礎設施配套、環境整治提升:安裝路燈170個、鋪設水泥路6公里、新建5座農橋……農業生產更方便,村民生活更舒適,村落生態更優美。黃海濤說,這兩年看到村里出現了越來越多年輕面孔,新的希望在心中升起。

      《人民日報》2023年9月6日4版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99re66热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下载|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中文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色午夜免费视频| 99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秒拍|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直播| 91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久久|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91精品视品在线播放| 99久久99久久久99精品齐|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综合喷水 |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久久精品视频大全|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快|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 日本阿v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福利网站导航| 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推出| 国产精品资源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护士| 国产成人精品影院狼色在线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广告 | 亚洲av综合日韩|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秘入口福利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