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21日電(國璇 曾玥)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執行院長胡必亮21日在北京與外媒記者交流時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是封閉的俱樂部,其最大的特點是開放包容。
11月21日,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舉辦的“臨甲7號沙龍”交流會在北京舉行。圖為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執行院長胡必亮(右一)在會上發言。 主辦方供圖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當天舉行“臨甲7號沙龍”交流會,邀請胡必亮等專家學者就“一帶一路”倡議與國際形勢同中外記者座談交流。
當前,一些西方國家推出了“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伙伴關系倡議”“全球門戶”等類似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倡議機制,有外媒記者就此提問。胡必亮說,共建“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中國愿意同其他互聯互通倡議進行對接,實現合作共贏。他表示,共建“一帶一路”能成為成功的實踐和精彩的現實,在于多方面優勢。
“第一是集中統一領導的政治優勢,保持了理念和政策的連續性。第二是合理的融資模式,在發展中解決問題,能有效管控債務風險。第三,中國的基建產能強、質量優、價格合理,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具有高性價比。”
胡必亮認為,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為共建國家注入了強勁動能,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完善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更大范圍互聯互通;二是推動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增加當地就業機會,促進經濟全球化發展;三是完善全球治理,提升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話語權。
“共建‘一帶一路’本質上是一個經濟合作倡議,為了促進共建國的共同繁榮與發展,共同實現現代化。長期的目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談及未來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著力點,胡必亮表示,應抓住綠色發展、科技創新、數字經濟和健康衛生等重點領域的項目,構建立體化的互聯互通網絡。同時,“調整投資結構,既要搞傳統基建也要搞新基建;既要投資大項目,也要參與更多‘小而美’項目。另外,要加強第三方市場合作,防范政治風險、匯率風險、利率風險等風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