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南文昌8月2日電 題:退役軍人首俊明的文昌緣:余生有涯,愿長赴星辰大海
記者 符宇群
炎炎夏日,位于海南省文昌市的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1號工位建設現場火熱,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吊裝回轉平臺,力爭8月底完成吊裝工作。
在施工現場中,一個不斷詢問工人現場建設情況的忙碌身影引人關注。他是退役軍人首俊明,現任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有限公司(下稱海南商發)技術副總師兼發射事業部部長。
圖為首俊明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1號工位向工人了解項目建設進展。符宇群攝
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是中國首個開工建設的商業航天發射場,也是海南自貿港建設重大工程。項目建成后,主要承攬國內外火箭發射業務,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商用火箭發射能力。
今年以來,負責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設施設備運行管理和發射任務組織實施工作的首俊明尤為忙碌。籌備組建商業航天發射保障公司、組織制定人員結構與崗位配置、全面開展技術培訓……在建設周期緊張、技術力量有限的情況下,加班到凌晨已是首俊明的工作常態。
“今年3月份的時候,發射事業部還只有10多個人,到現在已經有130多人,過段時間還會再增加。”首俊明說,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是國內首個開工建設的商業航天發射場,建設初期缺乏參考資料、建設經驗,技術人才更是匱乏。為此,自去年年底以來,首俊明帶著大家一邊精準引進專業骨干,一邊分批次開展招聘,積極實施開展集中專業培訓、組織下廠所學習等,努力提高新同志專業技術能力。
圖為首俊明(上排左數第二)與發射事業部員工開會討論發射場建設事宜。首俊明供圖
雖然工作節奏忙碌,首俊明對航天事業炙熱的愛未減分毫。“你會發現發射場日新月異,這讓人很有成就感。”首俊明說,2009年,文昌航天發射場開始籌建,作為技術總體和主管領導,他全程參加了發射場工程建設、技術團隊建設、組織指揮體系建設等測試發射能力生成的核心工作。對于發射場,首俊明有種特殊的情感,“好像自己的女兒一樣,每天看著它不斷成長。”
談及與航天事業結緣,首俊明說“那就像是命中注定”。首俊明回憶,小時候自己的床鋪墻上貼著一張報紙,上面的頭條就是關于我國首枚洲際導彈——東風五號發射成功的報道。受報道影響,再加上軍人父親的教導,首俊明從小便立志參軍,從事發射事業。
在從事航天發射近20年中,首俊明先后參加了烽火系列、風云系列、北斗系列、嫦娥系列等40余次航天發射任務,迅速成長為航天發射領域里經驗豐富、專業技術過硬的專家,獲得各層次成果獎近10項,還拿到了中國航天基金獎。
最令首俊明感到自豪的是,女兒對父親所從事的航天事業引以為榮,有時還會在學校與同學主動談論父親的工作。首俊明坦言,由于長年忙碌奔波工作,經常無暇顧及女兒。2016年為了女兒的學業,首俊明選擇退役返鄉工作,后來在家人的理解支持下,首俊明受邀加入海南商發,再次投身熱愛的航天事業。
“參與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建設的經歷,對于我來說猶如‘穿越’一般,一切感覺都很熟悉。”首俊明說,正是看好海南商業航天和相關產業發展前景,他再次選擇來到文昌。雖然有壓力,但文昌航天發射場的籌建經驗讓他對參與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的籌建工作頗有信心。
圖為首俊明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1號工位建設現場。符宇群攝
首俊明坦言,與世界先進的商業發射場相比,我國仍有不小的差距,如發射工位數量少、短時間實現連續發射能力困難較大等。而擁有獨特自貿港政策優勢、天然地理位置優勢的海南,在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方面潛力無限,未來或將可以探索國際商業合作。
“當前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半年之內培養出一支專業齊全、技術過硬的商業航天專業人才團隊,加快推動商業航天發射場測試發射軟實力建設。”首俊明說,為確保明年上半年實現運載火箭和衛星的首次合練,按期于6月底前完成首飛,后續形成高密度發射能力,現階段海南商發每個人都拼勁十足。
圖為首俊明介紹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項目1號工位進度計劃。符宇群攝
“我特別期待未來5-10年,在文昌沿海這片海域,形成一個發射工位群。”首俊明說,當前文昌正在創建全域航天城,希望未來能以文昌航天發射場、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為起點,不斷提升發射能力,自己將把多年工作積累的經驗傳遞分享給更多航天人,助推中國航天發射場建設。
始終熱愛航天事業的首俊明,對未知的太空有執著的探索熱情。首俊明常對身邊人說,航天事業是“萬人一桿槍”的事業,他愿意做一滴水,推動航天的時代浪花,他將一如既往帶領海南商發發射事業部全體員工刻苦準備,日夜訓練,期盼開啟國家商業航天事業的新征程,“余生有涯,愿長赴星辰大海。”(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