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澳門10月31日電 (記者富子梅)“大灣區文化遺產論壇” 10月31日在澳門開幕。論壇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的融通與共享”,邀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代表、海內外文化遺產領域專家學者等發表專題研究成果和演講。“粵港澳大灣區文物主題游徑平臺”同場啟動,標志著灣區文旅資源進一步互聯互通、優勢互補。
本屆論壇由國家文物局、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指導,澳門文化局主辦,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香港發展局作為合作單位,美高梅支持。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梁惠敏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以來,大灣區各城市在文化遺產領域的協同與合作取得了長足進展。本次論壇研討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的關聯與價值、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科技考古的應用、海上絲綢之路與文化遺產領域的合作等議題,推進大灣區文物與文化遺產“活起來”。澳門將緊緊依靠大灣區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與灣區各城市攜手將人文灣區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推向新高度。
香港發展局局長寧漢豪指出,交流和共享大灣區豐富的文化遺產是十分有意義的工作。粵港澳三地的合作在本屆論壇上又迎來了一個重要里程碑——啟動三地攜手籌劃的首條“粵港澳大灣區文物主題游徑”,通過與教育相關的歷史建筑,凸顯三地在歷史及發展上的緊密聯系,這種關聯從未中斷,延續至今。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龍家有希望,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界以本次論壇為契機,完善合作機制,共享資源,合力推進大灣區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據悉,廣東省文物局報送的“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傳承弘揚同根同源文化”項目入選國家文物局“2023年度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推介案例”,“粵港澳大灣區文物主題游徑平臺”由此推出,搭建跨地域的文物主題旅游路徑,以科技賦能文化遺產活化,讓大灣區文化遺產突破物理空間區隔,走近人群,走進生活。
同日,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主辦、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協辦的“同根連枝──澳門歷史建筑中的家國情”展覽開幕。展覽分四個板塊,分別以“一體同心 血脈相連”“生生不息 世代相承”“心系祖國 榮辱與共”及“游子歸家 共融發展”為主題,通過逾百件/套與澳門歷史建筑有關的珍貴歷史圖片及文物等展品,回顧澳門與祖國之間一脈相連、唇齒相依的真實印跡,展現澳門接續傳承的家國情懷。展期從即日起至2025年1月1日,免費參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