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湖”頻現山西 黃河濕地生態持續向好
中新社忻州3月13日電 題:“天鵝湖”頻現山西 黃河濕地生態持續向好
作者 楊靜
時而悠閑自在徜徉水面,時而彎身梳理羽毛,時而曲頸引吭高歌……13日,山西忻州河曲西口古渡到娘娘灘沿線的黃河彎處,百余只體態婀娜的白天鵝聚集在青綠的黃河水中,上演著“天鵝湖”的自然美景。
河曲縣黃河濕地生態保護中心負責人王永勝介紹,隨著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當地連續幾年迎來黑鸛、白天鵝等各種鳥類棲息越冬,目前已記錄110余種。
“生態環境向好,黃河岸邊美景多,不只天鵝,白鷺、蒼鷺都是我們鏡頭的焦點。”正在岸畔拍攝的攝影愛好者張玉明告訴記者。
河曲縣位于山西、陜西、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是山西省忻州市3個沿黃縣份之一,為千里黃河、萬里長城“雙龍相會”之地。近年來,當地不斷推動黃河濕地生態保護和修復。
2023年,河曲縣有序推進黃河濕地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推進沿黃環境污染整治,清理垃圾和固廢7.3萬立方米,整治散亂排污排洪口147處,累計綠化修復2004.5畝,打造沿黃綠色生態長廊,筑牢黃河綠色屏障。
此外,河曲還打通了縣城南北通道,實施雨污分流改造,讓9萬縣城居民與黃河和諧共生、相融共濟,打造“黃河邊上生態宜居的美麗小城”。
河曲“天鵝湖”是山西省近年來對黃河流域生態治理與保護的縮影。如今,黃河岸邊的“天鵝湖”已成為山西多地的生動景象。
近日,位于山西省最南端的“中國大天鵝之鄉”運城市平陸縣,近萬只越冬大天鵝正陸續從當地黃河濕地北歸西伯利亞。
20世紀80年代初,平陸首現越冬棲息大天鵝。多年來,當地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40年間,到平陸黃河濕地越冬的大天鵝從最初的十幾只,增加到如今的上萬只。
此外,運城市芮城縣、夏縣、永濟市等地沿黃河的灘涂、水域也是大天鵝等在中國北方主要的越冬停歇地。
近年來,山西持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黃河濕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吸引黑鸛、丹頂鶴等野生動物來山西“打卡”。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2023年12月數據顯示,山西現有陸棲脊椎野生動物541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2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85種。(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