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全國政協委員張興贏:提高災后恢復重建工程的氣候韌性

    發布時間:2024-03-04 12:39:00來源: 新京報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張興贏:

      提高災后恢復重建工程的氣候韌性

      近年來,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給城市運行帶來新的挑戰和考驗。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新京報記者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張興贏。他認為,要建立陸、海、空、天多手段協同觀測的一體化綜合地球觀測系統,進一步提高監測和預警自然災害的能力。并且建議把適應氣候變化和減輕極端天氣氣候的影響融入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建設、運行和管理全過程,提高災后恢復重建工程的氣候韌性。

      談極端天氣

      要建立一體化綜合地球觀測系統

      新京報:近年來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出發生頻率高、影響范圍廣、致災性強的特點,同時還出現在了之前很少出現的地方,如北方極端暴雨。這對各地城市規劃、公共設施建設、應急制度等方面都帶來了哪些挑戰?你有何建議?

      張興贏: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廣發頻發。高溫、干旱、暴雨、洪澇和雨雪冰凍等災害對經濟社會造成重創,極大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給城市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造成城市重要基礎設施的嚴重破壞。

      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強化社會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提升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加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風險研判能力。

      例如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公共工程和大型工程建設等方面廣泛開展氣候可行性論證。根據氣象災害影響和氣候安全因素,修訂基礎設施標準、優化防御措施,提升重點區域、敏感行業基礎設施的設防水平和承災能力,強化氣候韌性和安全。

      此外還可以推進金融衍生產品的研發和應用,發展臺風、干旱、洪澇等巨災保險氣象服務,加強政策性農業保險和商業保險氣象服務。

      在體制機制方面,要強化以氣象災害預警為先導的應急聯動機制建設,構建與屬地責任相適應的氣象防災減災救災責任體系,推動將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績效考核。提高全社會氣象防災減災能力,推動落實企業、社會組織和社會公眾的氣象防災減災作用與責任。

      新京報:今年兩會,你帶來了建立一體化綜合地球觀測系統的提案,這一系統在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中將起到怎樣的作用?

      張興贏:一體化綜合地球觀測系統包括陸、海、空、天多手段協同觀測,并聯合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建設自動化、智能化地球系統綜合觀測體系。

      該系統注重協同觀測,注重數據開放獲取與多維應用,注重觀測儀器、空間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應用,推動綜合觀測能力與數據服務效益最大化,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監測、預測能力,對全球進行廣泛、協調、持續的觀測,并在監測和預警自然災害、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改善能源資源管理、大力推動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談預報預警

      2023年暴雨預警準確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新京報:針對發生的極端天氣情況,公眾希望預報再早一些。我國的早期預警能力是何現狀?

      張興贏:2023年,暴雨預警準確率93%,強對流預警發布提前時間達43分鐘,達到歷史最好水平,臺風路徑24小時預報誤差61公里。中國氣象局2023年共發布預警42萬條,預警短信總計送達41億人次,累計叫應黨政機關負責人次數20萬次,累計叫應行業部門次數38萬次,行業部門聯動5萬次,聯合應急管理部和國家林草局發布高森林火險預警12次。

      未來,我們仍需要在早期預警系統“四大支柱”上下功夫。第一是災害風險知識和管理,即對危害、脆弱性、生計、社會融入和風險暴露等方面進行深入且立足當地的分析。第二是監測檢測與預報,即將危害相關信息與暴露度和脆弱性數據相結合,以識別風險并支持決策。第三方面是預警信息傳播,即采取迅速有效的行動,建設針對最脆弱社區“最后一公里”的可操作預警系統,并建立反饋機制,解決兒童、殘疾人等群體在理解預警和采取行動方面面臨的知識不對稱等問題。第四是備災與應對,即呼吁當地人和組織機構制訂各自的應對計劃,同時將計劃納入政府管理系統中,考慮氣候變化趨勢和復合風險因素,定期更新計劃。同時,各個部門需充分參與對公眾的培訓和引導,提升對早期預警信息的解讀和響應能力;推動跨部門、跨區域的知識共享、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建立全面覆蓋的預警系統,提高整個社會的抗災能力。

      新京報:極端天氣對城市運行、公眾安全有顯著影響,天氣的預報預警可否再精細?

      張興贏:為公眾提供更加精細的預報預警,就需要在預報層面制作更加準確的預報產品,在科研和業務上要共同發力,加強觀測,加強極端天氣形成機理研究,加強AI和大數據等新技術在極端天氣預報技術上研發應用,提高預報精準水平。在預警層面,要提高預警發布的精細化水平,將預警信息與可能影響到的人員、區域、行業等因素更好地結合起來,增強靶向預警,采用最適宜的發布渠道進行更廣泛的覆蓋,用最適宜的手段進行更精細的送達,實現更加高效的應急聯動,從而讓預警發揮更大的減災效能。

      談災后重建

      災后重建項目應開展氣象災害風險評估

      新京報: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后,受影響城市開啟災后重建工作。借鑒應對此次洪水的經驗教訓,你認為重建中的難點和重點是什么?

      張興贏:在災后重建過程中,我建議把適應氣候變化和減輕極端天氣氣候的影響融入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建設、運行和管理全過程,科學、客觀將未來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極端天氣氣候發生頻率和強度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建設標準結合起來,從適應角度減輕未來類似“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帶來的危害,提高災后恢復重建工程的氣候韌性。

      首先,我建議進一步加密地形復雜地區極端天氣氣候監測網絡建設,加強三維立體綜合觀測,強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預報預警,建設基于風險和影響的氣象災害預報預警系統,提升復雜山區暴雨、山洪地質災害預報預警準確率、精細度和提前量。

      其次,建議災后恢復重建重點建設項目應當統籌考慮氣候的適宜性、影響性、風險性,開展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災后恢復重建涉及的大型基礎設施的規劃、選址、設計、建設和運行,需充分考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出現概率和風險,確保足夠的適應彈性,注重增強災后重建工程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第三方面,我建議在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和建設中注重未來氣候變化影響和氣候變化風險,提高防洪排澇標準。災后恢復重建規劃不僅要滿足于當前的和歷史上曾發生的災害的防災減災,還要著眼于未來長遠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災害強度和承受能力、應對能力,對未來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降雨情況有所考慮,對未來氣候變化風險提前有所應對。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王景曦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其伴隨而來的災害,是社會治理一個十分重要的風險點,需多方協同配合,不僅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防御機制體制,還要對公眾強化科普宣傳,推動全社會形成災害防御合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張興贏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日韩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 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99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 国产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久久久久夜夜夜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实拍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久久91精品久久91综合| jizz中国jizz欧洲/日韩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日韩精品国产自在久久现线拍| 99在线精品视频观看免费| 3d动漫精品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亚洲高清国产AV拍精品青青草原|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APGF| 久久se这里只有精品| 中文一国产一无码一日韩|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97精品国产手机| 国产精品影音先锋|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映画| 麻豆精品不卡国产免费看|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自制|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女|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品爱网 |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网站下载| 99re6在线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孩交VIDEOS精品乱子| 亚洲 日韩经典 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美女视视频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国产精品揄拍100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