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中國新境界)

    發布時間:2022-09-13 10:49: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秋高氣爽,漫步長江兩岸,只見水清岸綠、草木蔥蘢。

      近年來,長江經濟帶11省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21年,長江流域監測的1017個國考斷面中,水質優良率達97.1%,同比增加1.2個百分點;流域內完成營造林1786.6萬畝、石漠化綜合治理391.5萬畝。

      “微笑天使”江豚重現人們視野,四鰓鱸魚、偽虎鯨等水中珍稀動物重返家園。如今的母親河煥發新顏,繪就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

      自然界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并且和這個環境一起發展起來的。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而應以自然為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當人類無序開發、粗暴掠奪自然時,大自然的懲罰必然是無情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

      曾幾何時,中國一度受到江河水系、地下水和飲用水污染問題的困擾,秋冬季節常常受到霧霾天氣的襲擾,生態環境的惡劣不僅影響了人民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也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

      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只有尊重自然,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當人類合理利用、友好保護自然時,自然將呈現出美好的生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實現了歷史性轉折,霧霾天氣和黑臭水體越來越少,藍天白云、綠水青山越來越多。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也帶來了人均健康狀況的大幅改善,10年間,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由75.4歲提高到了77.9歲。

      回首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早已深深刻入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當中。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古人用質樸睿智的自然觀把天地人統一起來,把自然生態同人類文明聯系起來,為我們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重要思想啟迪。

      中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中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放眼世界,自工業革命以來,數百年的工業化進程造成了觸目驚心的生態破壞,人類對自然界的過度開發導致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走美歐老路,去消耗資源,去污染環境,是難以為繼、走不通的。

      當不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方式和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沖突時,必須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優先選擇,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破壞了綠水青山,就是砸掉了金山銀山。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30多年前,這里的庫布其沙漠腹地寸草不生、荒無人煙。為改變困境,當地政府和企業聯合開展了長期規模化、系統化、產業化治沙綠化,發展沙漠生態光伏、生態旅游和生態農牧業等沙漠生態產業,帶動沙區農牧民創業就業,脫貧致富,逐步探索出了一條“產業與扶貧”“生態與生意”互促共贏的新路子。

      四川,成都。近年來,成都市加快推進公園城市建設,每平方公里的綠道超過了1公里。這些綠道將遍布城鄉的公園串聯成網,城在園里,園在城中,“出家門即進公園”“穿過公園去上班”成為成都人民的生活日常。

      如今,中國城市的發展邏輯從單純實現工業增長回歸人本、發展導向從生產轉向生活,追求的是人、城、境、業的高度和諧統一。

      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中的一條,也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原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從過去“盼溫飽”“求生存”,到現在“盼環保”“求生態”,環境美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新內涵。只有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當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定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我們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乎民族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以及人的全面發展。“十四五”時期,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必須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的是中國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走的是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之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堅持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一代接著一代干,一棒接著一棒傳,馳而不息,久久為功。

      (作者單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日韩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麻豆|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猎奇| 91精品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777午夜精品久久av蜜臀| 精品国产热久久久福利| www.亚洲精品.com|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免费观看四虎精品国产永久| 欧洲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 久久99热成人精品国产| 小辣椒福利视频精品导航| 国产精品三级国产电影|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午夜|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相关影片|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 99精品福利国产在线导航| 国内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久热香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 91在线老王精品免费播放| **毛片免费观看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