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資源潛能 驅動新疆高質量發展
【向總書記報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
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
——習近平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于江艷
能源保障和安全是“國之大者”。
過去的一年,新疆牢記總書記囑托,奮力推動油氣增儲上產,加快煤炭優質先進產能釋放和重點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油氣、煤炭產量再創新高,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實現重大突破。
充分發揮能源資源優勢,新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延伸產業鏈的廣度和深度,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天山南北,一批現代化工業項目正加快建成,一批百萬級、千萬級的產業集群正加快形成,展現出新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新作為、新前景。
增儲上產 延鏈補鏈
3月4日,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傳來喜訊:我國首口設計超萬米的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突破1萬米,成為亞洲第一垂深井。
“深地塔科1井突破萬米大關,對搶占深地油氣科技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集團西部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洪濤表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要深入實施萬米深地鉆探工程,以技術突破挑戰深地極限。
能源安全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能源資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氣、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力度。
超深層已成為我國能源重要增長極。目前,塔里木油田生產的油氣58%來自6000米以深超深層。劉洪濤表示,石油人要心系“國之大者”,積極響應“向地球深部進軍”號召,加大深層超深層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形成新的戰略接替。
在塔里木油田推動深層超深層油氣資源增儲上產的同時,新疆油田正向非常規——頁巖油、礫巖油等發起進攻。其中,10億噸級的世界最大致密礫巖油田——瑪湖油田和10億噸級的吉木薩爾國家級陸相頁巖油示范區,正加快產能建設,大漠戈壁,鉆機轟鳴。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新疆原油產量達3270.1萬噸、增長1.6%,天然氣產量417.3億立方米、增長2.5%。新疆油氣產量當量已連續三年穩居全國首位。
深挖資源潛能,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自治區推進新型工業化暨高質量建設“八大產業集群”大會指出,鞏固提升優勢產業,推動油氣增儲上產和“疆油疆煉”“減油增化”,高質量建設國家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和儲備基地。
按照新疆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部署,中國石油獨山子石化公司正加快建設塔里木二期乙烯項目,中國石油烏魯木齊石化公司正加快推進芳烴裝置達產和擴能改造,以及對苯二甲酸項目建設進度,通過延鏈補鏈,為疆內紡織服裝產業和可降解塑料產業發展提供原料,實現“一滴油”“一方氣”到“一塊布”“一件衣”的嬗變。
不僅要“減油增化”,中石油克拉瑪依石化有限責任公司還持續推動“減油增特”,建成國內最大環烷基潤滑油和高檔白油生產基地,自主研發的TSB45特種變壓器油填補國內空白,是國內超高壓輸電工程指定產品;高檔白油系列產品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證,環保輪胎橡膠油符合歐盟環保法規,取得進入國際市場通行證。
培育產業 惠及民生
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新疆時指出:“要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增強吸納就業能力。”
和田地區是新疆超大型金屬礦床集中區,目前已發現礦產61種。加快推動重點礦產資源開發利用,2023年,和田火燒云鉛鋅礦、大紅柳灘稀有金屬礦開發建設取得重要進展,迎來開發熱潮。
和田地區昆岡經濟技術開發區有色金屬產業園已吸引新疆有色金屬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志存鋰業集團有限公司等一批重點企業落戶,戈壁灘上,各類機械車輛往返,數千名施工人員正全力推動廠房和辦公樓建設,帶動附近餐飲、百貨消費,在園區門口形成新的小夜市。
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今年新疆將加快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推動和田火燒云千萬噸級鉛鋅礦、大紅柳灘百萬噸級稀有金屬等重點礦山投產見效,著力發展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能源金屬加工制造產業鏈,保障國家關鍵礦產資源安全。
新疆有色金屬集團計劃今年投產大紅柳灘礦產資源開發項目,在海拔4600多米的昆侖山區,工作人員克服高寒高海拔影響,正加緊項目籌備。“項目將為新疆新材料產業鏈和新能源汽車引進提供資源保障。”新疆有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國華表示,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將促進帶動當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
烏恰縣地跨天山和昆侖山成礦帶,共發現各類礦產24種,吸引了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等企業落戶。充分利用資源稟賦,烏恰縣深挖礦產資源產業鏈潛力,加大原礦延鏈、補鏈、強鏈力度,大力延伸下游精深加工產業鏈,提高就地轉化比例,提供更多就業崗位。紫金礦業實施“四個優先”政策,優先招聘本地生源高校畢業生、優先支持困難家庭就業、優先招聘本地少數民族職工、優先培養和提拔少數民族管理干部,解決當地就業2000人。
綠色低碳 “吃干榨盡”
新疆煤炭資源總量約2.19萬億噸,占全國煤炭資源總量的40.6%,資源量位居全國第一位。
加快優質先進產能釋放,2023年新疆新增煤炭產能6257萬噸,原煤產量達4.57億噸,同比增長10.7%,“疆煤外運”突破1億噸,增長26.7%。
“按照國家建設現代煤化工示范區統一布局,將科學布局煤制烯烴、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等產業鏈,推動煤化工邁上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軌道。”新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任建品表示。
煤化工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曾是令人頭疼的污染問題,而現在通過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當前,環準噶爾盆地的烏魯木齊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區)、新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地,煤化工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拉到了新疆油田驅油;哈密市伊吾工業園區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由新疆廣匯碳科技綜合利用有限公司拉到三塘湖油田驅油。
將煤炭“吃干榨盡”,2023年,新疆啟動了煤系戰略性金屬礦產賦存分布規律與勘查關鍵技術研究重大科技項目。全國政協委員、自治區國家305項目辦公室主任馬華東介紹,新疆煤炭中富集鎵、鍺、錸、鈾等,綜合利用前景廣闊,建議新疆推進煤炭中鈾、錸、鎵、鍺等戰略性金屬礦產綜合利用,推動形成煤—電—粉煤灰—煤系戰略性金屬礦產資源產業鏈。
新疆不僅油氣、煤炭資源全國排名前列,包括風光為主的可再生能源資源也十分豐富。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新疆新增新能源裝機2261萬千瓦、增量位居全國前列,新能源總裝機達到6443.1萬千瓦、占全區電力總裝機的44.6%。
2023年,全國規模最大的庫車綠電制氫項目投產,光伏發出來的綠電制成綠氫后,通過管道輸送到中國石化塔河煉化有限責任公司,替代天然氣制氫,實現新能源與傳統化石能源耦合發展。
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錨定在國家全局中的戰略定位,新疆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展現新疆作為,貢獻新疆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