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qc0qw"></strike>
  • <strike id="qc0qw"><menu id="qc0qw"></menu></strike>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山歌始祖”張良與楚歌

    發布時間:2023-11-10 11:2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談文繹史】

      作者:朱宏波

      古代的正史在敘述歷史事件時,難免會有些語焉不詳的地方,這些地方往往為民間傳說、戲曲提供了演義的空間。比如《史記》《漢書》,都記載了楚漢之爭中著名的垓下之圍,但是敘述并不詳細,主要描繪了項羽走投無路時的言行和心理,而對于他如何落敗,只有三言兩句的交代。這不能滿足讀者對這段歷史的想象,于是后世誕生了一系列相關的戲曲,其中就有明代的傳奇戲《千金記》和后來的京劇《楚漢相爭》等,對這個歷史事件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演義。

      從史籍可知,垓下之圍開頭一段,大體講的是漢軍將落敗的楚軍團團圍住,夜里,漢軍兵士一起唱起楚軍兵士的家鄉歌曲,引起他們思鄉的愁緒,瓦解了楚軍最后的斗志?!妒酚洝ろ椨鸨炯o》載:“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薄稘h書·陳涉項籍傳》載:“羽壁垓下,軍少食盡。漢帥諸侯兵圍之數重。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乃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不論《史記》還是《漢書》,對于“垓下之圍”中的具體軍事行動都付之闕如,卻重點描寫了一首民間歌曲——“楚歌”,以及這首歌所引起的項羽的心理活動。

      眾所周知,古代有不少關于音樂的故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琴樂,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韓娥之歌,有讓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韶樂……這些音樂,主要還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而漢軍所唱的楚歌,不僅對人的心理產生作用,更通過影響心理,直接影響了戰爭的勝負。

      那么,就引出兩個問題,這首楚歌到底是什么歌?這個用音樂攻心的計策,到底是誰提出來的?這兩個問題,在史書中找不到明確答案。有人認為楚歌是指一首具體的歌曲,名字叫“雞鳴歌”,有人認為泛指楚地的民歌,而在民間傳說中,還有人認為這是漢將張良編的一首歌。

      其實,最早達到垓下的是韓信的兵馬,史書并沒有記載當時張良身在何處。所以,認為唱“楚歌”是張良的計策,只是后世民間的想象。

      在今天江蘇一些地方,還流傳著這樣的傳說。當年,漢軍圍困楚軍,張良訓練一批吹簫能手,制作了許多大型風箏,風箏下懸掛籮筐。將吹簫者置于其中,乘風勢將風箏放到楚軍陣地上,一時洞簫齊鳴,凄婉的聲音勾起項羽江東兵士思鄉之情,令其紛紛棄甲而散。

      在這個民間傳說中,似乎張良不僅發明了風箏,甚至還發明了類似“熱氣球”的東西。他不僅是運籌帷幄的大將,還被奉為“山歌”的始祖。

      清代鄒弢《三借廬筆談》中說:“山歌不知始于何時,鄉老皆謂張良所作,以張良為山歌之祖。”朱自清在《中國歌謠》中也記載了一段有關張良在南通唱山歌識得女兒的傳說。

      如今流行于江蘇南通通州地區的山歌《魏二郎》中,還有這樣的歌詞,“吹起洞簫坐到鐵鷂子上頭唱山歌,從此唱不盡山歌傳世人”“張良軍師計謀好,手里拿管鳳凰簫”。

      明代沈采的傳奇戲《千金記》第三十五出《楚歌》曰:

      自家助漢謀臣張良是也。目今西楚兵雖固守垓下,探知兵疲食盡,士卒思歸……不免帶領能辨楚語之士,教他楚歌一曲,待風清月朗之夜,向高阜去處,悠揚吹唱。管教八千子弟卸甲逃歸。

      這段張良的獨白明確顯示出,至遲到明代,人們就已經認為“四面楚歌”的計謀是由張良提出。清代蔡東藩在《前漢演義》第三十一回中有這樣的描寫:

      究竟這歌聲從何處來?乃是漢營中張子房,編出一曲楚歌,教軍士至楚營旁,四面唱和,無句不哀,無字不慘,激動一班楚兵,懷念鄉關,陸續散去。

      事實上,從司馬遷到明代之前,有關“四面楚歌”的記載很少。到了明代,民間小說話本、傳奇戲曲大興,人們開始注意到楚漢相爭這段精彩的歷史。借助戲曲、演義小說、民歌的傳播,“張良唱楚歌”退散楚兵的傳說廣為傳播。

      什么是“楚歌”?看到“楚”字,有些文學素養的人不免思緒萬千,腦海里同時出現了不少詩詞。從屈原的《楚辭》,到岳麓書院的“惟楚有才,于斯為盛”,從辛棄疾的“楚天千里清秋”,到曹雪芹的“湘江水逝楚云飛”。一個“楚”字,寄托了多少文人的想象。

      漢代應劭將“楚歌”解釋為特定的作品,“楚歌者,謂《雞鳴歌》也”,而顏師古則認為,“楚人之歌也,猶言‘吳謳’‘越吟’”。

      其實,楚歌并不完全是產生于楚地,有人認為楚歌即楚人之歌,這種觀點把荊楚一帶作為楚歌發展源頭。然而從先秦至漢代,楚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楚國在立國之初,僅方圓五十里,其疆域最遼闊時則幾乎占據了全國大半。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出了“三楚”說,《史記·貨殖列傳》:“夫自淮北、沛、陳、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此東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是南楚也。”這樣看,項羽和劉邦均是楚地人。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這首《彈歌》被認為是第一首楚人歌,就是越王勾踐詢問楚人陳音彈弓道理時,由陳音所唱。楚國作為南方大國,不斷影響著周邊文化發展,吳、越、巴、蜀等地文化與楚文化十分相似,常以“楚越”“吳楚”“巴楚”“吳越”等并稱。

      何為楚歌人們莫衷一是,但有一點共識,那就是楚歌是一種俗樂,而絕非什么雅樂。楚歌具有鮮明的民歌特色。左思:“荊楚艷舞,吳愉越吟”(《吳都賦》),劉逵注:“艷,楚歌也;愉,吳歌也?!绷涸凼捓[在《纂要》中提到“楚歌曰艷”。

      楚歌還往往帶有悲涼之氣?!俺б玻鳛槲滓簟?《呂氏春秋·侈樂篇》),可見楚地巫術樂舞的情感基調以悲哀為主。清代《隨州志》中記載楚歌《陽阿》為“甚可聽,然聲悲哀”。從屈原的楚辭、荊軻的《易水歌》、項羽的《垓下歌》、劉邦的《大風歌》等,我們不難讀出一種慷慨悲歌之感。這種悲涼氣確實容易感染深陷困境中的楚軍將士。無論“四面楚歌”是否張良提出,這都不失為高明之計。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10日 16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高清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虚拟VR|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 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www.日韩三级www.日日爱| 国产精品麻豆免费版| 国内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 久久66久这里精品99|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 精品免费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导航| 久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不卡| 精品久人妻去按摩店被黑人按中出 | 老司机精品福利在线| 老司机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 99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男男|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爽爽|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3| 久久九九99热这里只有精品|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1精品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青青在线麻豆|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唯爱网|